生物:雞與雞的相處之道


編輯 Gene 報導

來自科景的報導

放養雞對關注健康和人道的消費者而言,原本是比較好的選擇。然而放養雞卻會因為互啄對方的羽毛而造成不少傷害。現在英國牛津大學試圖建立數學模式來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。

家雞為何喜歡喙鄰居的羽毛,原因不明。荷蘭瓦罕寧恩大學的動物權益研究者Bas Rodenburg指出,這樣的行為有可能源自野雞在自然界的喙食行為,在人工圈養的環境牠們的啄食需求難以滿足,因為無法再從土中啄食了,牠們只好轉而 向鄰居的羽毛下嘴,造成冤冤相啄何時了的局面。雞農為了避免雞隻的傷害,只好採取更不人道的手段,把雞的喙給咔嚓掉。

為了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,英國的一組動物學家和工程師研究了超過三萬隻放養雞的影片。他們採用出一種早已用在研究交通流量和人群流動的「光流模擬」數學技術來追蹤雞在大群體中的移動,其中包括雞隻之間暴力相向的動作。

分析結果顯示,常常走動的雞隻較不會攻擊牠們的伙伴,可是比較宅的雞卻比較常找其他雞隻麻煩。其他因素,如食物、品系和空氣品質等,對暴力行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
photo from: here

牛津大學的研究者Marian Dawkins指出,他們的統計模式可以有87%的準確率來預測出那隻雞比較可能成為暴力狂。他們的模式能夠預測17至20週齡的雞,就在牠們開始生蛋之 後,可是要提早預測卻有困難。他們希望能夠更早預測出雞的暴力行為,讓牠們在送到產蛋的農場前就被分辨出來。Dawkins也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夠協助雞農 決定哪些雞可以放養,那些需要隔離,讓放養雞真正的符合人道精神。

photo from: here

對歐洲的雞農而言,解決問題的良方可能要更早到來,因為歐盟在2012年後,就要禁止所有傳統籠子圈養的雞,並且要求雞農提供更大的籠子,而有些歐洲國家更要完全禁止籠子的使用,讓雞有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,因此歐洲的雞遲早得好好學習和鄰居的相處之道。

photo from: here

 

原學術論文:
Lee, H.-J. et al. Prediction of feather damage in laying hens using optical flows and Markov models.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.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July 21, 2010, doi: 10.1098/?rsif.2010.0268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ru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